近年來,從餐飲、彩妝到服飾等多個領域,各種新興品牌以DTC模式在全球迅速崛起,相較于傳統B2C,C2C模式,DTC模式為何能夠迅速席卷市場?
DTC和DTC品牌 DTC即Direct to Consumers,顧名思義是指是指不通過中間商,由品牌制造商直接向消費者售賣商品或服務的一種模式。 而DTC品牌,簡單來說就是指包括設計,生產,營銷和銷售等一系列過程都由一家公司完成,不涉及任何其他中間商。通常,DTC品牌只在線上銷售,并且專注于某個垂直品類。 DTC革命相傳起源于美國,最先出現在眼鏡,床墊等對市場反應不夠靈敏,但利潤極高的品類中。這些品類往往由老牌企業占據主導地位,把握著傳統銷售渠道資源,但其產品卻不夠貼合消費者的真實需求,由此DTC模式才慢慢顯現。 為什么DTC模式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,原因有哪些? · 美國為DTC的發展開了好頭 作為DTC模式的發源地,美國是最大的電商市場之一,其電商和社媒環境在全球皆遙遙領先。而且早期美國的電商大多都是品牌自建,包括亞馬遜在內的top10電商公司占據的市場份額總和也不超過60%,DTC電商模式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。 而現階段的美國已有數千家DTC品牌,并且還具有成熟的資本以及服務商用以支持DTC品牌創業。 · 外資巨頭壟斷,新興品牌急需尋求出路 在過去二十年,中國消費品如彩妝,洗護等市場絕大部分由外資品牌占據,基本上形成了巨頭壟斷的局面,導致消費品市場產品少而貴,嚴重阻礙了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新品牌的發展。 因此完美日記,植觀等DTC品牌應運而生,其品質高,價格低的特性深受大眾喜愛,眾多投資者紛至沓來,這些品牌也迅速打開并搶占市場。 2015-2018年,短短三年時間,中國DTC商業模式市場規模(按銷售額計)從253.8億元增長至526.7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20.0%。 · 新冠疫情促進DTC正向發展 19年開始的新冠疫情持續發展,對全球諸多行業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,成千上萬的線下零售店因此倒閉,很多品牌損失慘重。 但疫情的沖擊也開啟了全民線上購物的浪潮,那些早已開啟DTC模式的品牌,因能直接與消費者進行溝通,獲得了消費者較大的關注,疫情緩和后,這些品牌經濟復蘇也相對較快,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DTC品牌陣營。 · 新時代主力消費人群的變化 Z時代(指1995-2009年出生的,在行為和態度上符合互聯網一代特征的新時代人群)成為了互聯網消費的主力軍,相較于原主力消費人群,他們追求獨立,擁有強烈的個性表達訴求,看重品牌理念和產品差異化。 因此以消費者為中心,強化品牌理念、產品設計和用戶感受,獲取消費者的喜好數據也成了眾多品牌的重中之重。 同時也因為他們是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,缺乏穩定的物質基礎,因而十分看重購買消費品的性價比。據國家統計局的調研,73%的DTC品牌消費者會重點關注購買商品的性價比。 而DTC模式的品牌可極大程度去除中間商賺差價,與消費者直接交流,依托第三方綜合電商如淘寶、天貓、京東等以及強大、快速的物流體系,有效借助“雙十一”、“6 · 18”等電商促銷活動,使其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。 · 社媒,電商的發展為DTC提供助力 近幾年來,社交媒體尤其是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盛行,讓企業充分意識到社媒背后隱藏的巨大潛力。 以抖音為例,在2022年1月5日發布的《2021抖音數據報告》顯示,2021年有 179.3萬款農特產賣向全國;每天通過抖音電商售出的圖書超過45萬本;網友在抖音“旁聽”高校公開課,觀看總時長超過145萬個小時… DTC(直面消費者)的真正寓意,在這里得到充分的詮釋,它不但減少中間商,還實現了品牌方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溝通和互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