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離2022年3月還有十天的時間,對煤礦行業而言,留給他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。
根據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綜合司去年9月下發的《關于全面開展煤礦“電子封條”推廣建設的通知》要求,為嚴厲打擊煤礦非法違法組織生產行為,加快推進“互聯網+監管”應用工作,實現全國在冊煤礦聯網監測“全覆蓋”,在前期開展試點的基礎上,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決定全面開展煤礦“電子封條”推廣建設。《通知》明確要求,2022年3月底前,要完成所有在冊煤礦 “電子封條”的建設和聯網,實現在線監管“全覆蓋”。
“電子封條”是什么?
據悉,“電子封條”即通過在煤礦關鍵地點安裝攝像機、圖像分析終端等設備,利用智能化視頻識別等技術,實時監測分析礦井出入井人員、人數變化及煤礦生產作業狀態等情況,及時發現煤礦異常動態,自動生成、推送報警信息,實現全天候遠程監測。“電子封條”礦端的安裝位置為煤礦主副井口、風井口、車輛出入口和調度室等關鍵地點。
擁有了“電子封條”,企業可以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安全監管,國家也方便了對煤礦企業的安全整治,從而實現安全礦山、智慧礦山的建設。
“電子封條”下的智慧礦山
近年來,政府部門對于智能礦山不斷重視,多次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與建議。自2020年以來,國家先后下發《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》、《煤礦智能化指南(2021年版)》等文件,為智能化煤礦建設提供政策支持。作為智慧礦山中的重要一環,“電子封條”建設尤為重要。
不同于普通的封條產品,“電子封條”作為一套監控系統,它由多種技術組成。從前端的監控識別,到后端的數據處理,這一整套系統都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支持
“電子封條”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在煤礦關鍵地點安裝攝像機進行圖像分析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如今的監控攝像頭已經不再局限于對事件進行視頻記錄。
得益于AI算法的加持,AI智能攝像頭能在煤礦關鍵點如煤礦主副井口、風井口、車輛出入口等,對人員和車輛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,監測作業人員出入工作場地和現場活動情況。做到對人員入井識別實時上報、貨運車輛識別實時上報、運輸狀態識別以及攝像頭異常情況識別。
借助最新的深度學習與大數據技術,當出現違規行為時,后臺軟件系統可自動從相機視頻流中抓拍圖像和報警,并上傳到國家礦山局智能監控平臺??梢哉f基于視頻分析的“電子封條”讓智慧礦山變得更安全規范。
UWB技術幫助人員定位
說到定位,很久之前在煤礦領域多用的是RFID技術。RFID技術作為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,可以對井下人員的數量、身份和實時位置進行識別記錄,方便調度中心對作業人員進行聯系和督察。
而近幾年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落地,作為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無線定位技術,擁有高精度定位的UWB技術逐漸成熟,其定位技術的性能已經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,成為煤礦井下定位系統的首要選擇。
據悉,基于UWB 技術的無線定位系統一般由定位標簽、定位基站及解算軟件構成,通過采集時空坐標數據和環境檢測數據,實現實時精確定位、監控預警等功能。
如果把AI賦能的攝像頭比作是報警人,可以監測到人員異常數據并及時報警,那UWB定位技術就像是搜救隊,它能知道下井人員基本信息以及位置情況,便于出現事故之后的搜救。同理,對下井車輛的管理也是如此。UWB定位技術可以對井下運輸車輛進行軌跡管理,規避礦車碰撞事故發生。
政策導向,市場已來
據機構預測,按照每座煤礦一次性投入5000-20000萬粗略計算(按照2022年目標4000座煤礦計),未來市場規模在2000-8000億,智慧礦山數千億級市場逐步起航。煤礦與非煤礦總體智能化空間預計約為萬億市場。
自2020年“5G 智慧礦山聯盟”成立,行業逐漸引領傳統煤炭行業向信息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,智慧礦山已成趨勢。加之國家對智慧煤礦行業安全的規范和要求,今后“電子封條”的應用成必然,對于擁有成熟電子封條系統的企業而言,市場需求也會越來越大。